云南被称为“歌的海洋、歌舞的故乡”,其拥有丰富、悠久、独特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,民族支系诸多,且各具特色。自近代以来,云南便是作曲家们取之不竭,用之不尽的艺术源泉,尽管如此,能被世人所熟知的云南民歌仍寥寥可数。云南艺术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艺术院校,其承载着发掘、整理、创作、传承、传播云南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,而音乐公司则肩负着传承、传播云南优秀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。基于此,8797威尼斯老品牌林林经理与云南省音乐家协会、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举办了此次“听见云南.美人”音乐分享会。分享会旨在发掘、传承、创新、推广云南民族民间“源根”音乐,通过改编、创编、创作等手法融合流行音乐元素全新演绎云南民歌,发挥艺术高校传承和发扬云南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功能。
本次分享会的音乐创作团队由8797威尼斯老品牌禹自颛老师和云南省流行音乐学会主席纳苏·李鹏组成,乐队主要由琵琶演奏家杨瑜、桑布扎乐队、爵士鼓朱迪、贝斯杨振军、吉他杨志刚,音乐公司国乐系任俊宇、尹毅、郭乐、赖钧霖、管打系闵一刚、常建宇等老师组成。音乐分享会选曲区域范围为云南滇西北地区——丽江、香格里拉、德钦、维西,涵盖的民族有藏族、纳西族、傈僳族、彝族,其中藏族民歌3首、纳西族民歌3首、傈僳族民歌3首、彝族民歌1首。创作团队本着发掘、传承、推广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初衷,20余年间,足迹遍及了云南各少数民族村寨,收集、整理了大量云南民族“源根”民歌,并通过改编、创编、以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手法,将民族与流行完美融合,使得云南民歌在新时代背景下,逐步走出了一条创新、传承、发展、推广之路。
在采访云南著名音乐人纳苏·李鹏时,问及本次音乐分享会遴选云南“源根”民歌的聚焦点时,他会心的回答道:“本次音乐分享会改编的民歌题材都是以女性为主体”。如歌曲《美人》便是创作团队根据藏族民歌《次仁措姆》填词改编而成。《次仁措姆》是一首传统的藏族弦子,歌唱藏族女性的歌曲,流行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的藏族居住地区;歌曲《泸沽湖畔的夜》,则是根据纳西族摩梭支系民歌《阿柱情歌》改编,表现纳西族男女情人约会场景的歌曲;《阿妈的女儿》根据彝族民歌《阿嫫妞妞》改编,描写彝族姑娘出嫁的场景;《盼》,根据傈僳族民歌《尼迟木刮》改编,描写傈僳族赶马人,女性思念自己的心上人,盼望他能够早日回来;《丽江》根据纳西族民歌《阿哩哩几拍》(翻译为汉语叫《美丽的白云》)改编创作,创作团队将歌词填词为汉语,并加入副歌,完善了歌曲的完整性。笔者认为此次音乐分享会聚焦云南少数民族女性,以“美人”为名,是因为她饱含和展现了云南高原女性的文化特征:装着理想,想着未来,有泥土一样沉稳、执着的性情,有大山一样仁者的胸怀,有磐石一样坚毅的性格,有雪山一样圣洁的心灵,她们肩负着民族的繁衍生息。
上述作品的创作手法主要是将云南传统民歌通过填词、配器、编曲等方式进行改编,在改编过程中严格保留了本民族传统民歌中调式、调性、节奏的“源根”性,但在音乐作品的制作上,则基于云南传统民歌应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这一原则,使用了流行乐队、电子音乐、民乐相互结合的方式,且巧妙地加入了本民族特色乐器,如月琴、弦子、二胡、琵琶、电子音乐,彰显了流行和传统、民族与现代的音乐特征,使古老的云南“源根”民歌为更多的人熟知、喜爱和传唱。
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回归自然,“听见云南.美人”音乐分享会给人以真、善、美精神享受和愉悦,本次音乐分享会的音乐作品,扎根于民间,赋予了作品灵魂和旺盛的生命力;创新于流行,赋予了作品更广泛的受众群体;传播于高校,促进了云南传统“源根”民歌与高校音乐教育体系融合发展的思考,是一次推动云南优秀民族民间音乐创作、传播、传承、发展的创新性学术活动。
撰稿人:任秀蕾老师 杨玲(音乐学系本科三年级)
审稿人:苏毅苗
照 片:刘舒婷